中医古典医籍《备急千金要方》称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,以其运动故也'中国传统的锻炼方法流传至今已千余载,可谓源远流长,颇受中国民间推崇。气功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五禽戏等都可供中老年人选择,一些疗养病员也都可适当锻炼。这体现了中医理论与武术的结合、治病与防病的结合,也是心理与躯体锻炼的结合,颇具中国特色。这些有益的中国传统锻炼方法也受到一些国际友人的认可,甚至来华学习操练。
中国特色的养生运动强调意守、调息、和谐、动形统一,柔中有刚、动中有静,关注意念和所谓“气守丹田”。这与现代医学的生理、心理调整是一致的。俗话说,“内练 精气神”,“外练筋骨皮”,就是练功时要心神专一,排除杂念,心平气和。利用心理调整的作用,适当强调“养病先养心,病愈七八分”的理念也是十分有益的。古人推崇养生之术,“日虽不见其功,而月则不同,久而久之,大有益也”。
中老年也应适当关注肌肉的训练,随着年龄的增长,肌肉萎缩退化是自然的。老年人出现全身诸多肌肉松弛,这是常见的生理现象;即便出现了如胃下垂、便秘、小便淋漓不尽、肢体无力等诸多症状,也不必大惊小怪。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延缓这些现象的发生,甚至可以使某些不适得以恢复。
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五项基本原则:
•要特别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;
•重视力量训练;
•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;
•坚持体能运动的平衡;
•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的老人应适当参与运动。
这些基本原则具有明显的西方特色。而中国传统的锻炼方法不仅体现了这些基本原则,在形式上也更适合国人的特点。近年来,国人对传统的体育锻炼研究很深人,发表了很多文章,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乔雪等人撰文指出,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的中老年人能体会到强身健体的作用,心理调节、陶冶心灵的感受是太极拳传播的基础,历史悠久的太极文化是其真正魅力所在。山东体育科研中心孙盛等人也写文章指出,太极拳和快走在锻炼阶段均能提高老年女性的呼吸功能。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,笔者曾参加原北京医学院的武术队学习吴氏太极拳,每日习练,在较好地完成了繁重的学习任务的同时,还获得了北京高校武术比赛太极拳组第二名。
专家简介:
李佩文,北京天健医院特聘专家,196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,主任医师,名老中医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;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著名专家,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,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。同时也是第十届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,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委员,卫生部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,中国中医药研究会促进会理事会副会长,北京天健医院特聘专家。
医学著作:
主编《肿瘤病人的康复与保健》、《中西医结合药物防治食管贲门癌》、《恶性肿瘤并发症实用疗法》、《癌症的中西医最新对策》、《中西医临床肿瘤学》、《乳腺癌综合诊疗学》、《老年恶性肿瘤防治对策》、《恶性肿瘤放化疗调护》、《恶性肿瘤误诊误治与防范》、《肺癌综合诊疗学》、《癌症疼痛中西汇通》、《实用临床抗肿瘤中药》、《恶性肿瘤的术后治疗》等十几部知名著作,为后期临床医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所获学术奖项:
1、“六味地黄丸预防食管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”198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;
2、“化疗药外漏皮肤损伤的中药外用治疗”1996年获得首届全国中医药学会肿瘤研讨会二等奖及银牌奖,本人为第一作者;
3、“康莱特注射液的基础及临床研究”1997年获得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,1998 年国家发明三等奖,本人为主要参加者;
4、“国产鸵滨阿霉素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”获1992年中华医学会组织的阿霉素研讨会一等奖,本人为第三作者;
5、“酵母机能诊断法检测人体肿瘤细胞株P53机能状态及应用”获北京科技进步奖三等奖,本人为参加者;
天健医院(tianjian010)
扫码咨询专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