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毛黄褐孔菌
【中文别名】粗毛黄孔菌、粗毛褐孔菌、粗毛纤 孔菌、槐蘑。
【形态特征】子实体一年生,中等至较大,无柄,马蹄形、半圆形或垫状,开始软,多汁,干后脆。菌盖 直径9-25cm,黄褐色变为锈红色,以后变黑褐色到黑色,有粗毛,无环纹,边缘钝圆。菌肉锈红色,菌管孔面始为浅黄色,渐与菌肉同色。
【生态习性】生于苹果树、核桃树、杨树、榆树、 柳树等活立木树干和主枝上,引起心材腐朽。
【地区分布】主要分布于黑龙江、河北、吉林、 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云南、宁夏、新疆、西藏等地。
【抗肿瘤机理】有抗肿瘤作用,对小白鼠肉瘤 S-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80%和70%。
【功用】可抑制肿瘤,主治糖尿病、胃病、心脑 血管病、痔疮等。
茯苓
【中文别名】茯菟、茯灵、茯奪、伏荅、伏菟、 松腴、不死面、松茯苓、金翁等。
【形态特征】完整的茯苓呈类球形、扁长圆形或 不规则团块,外皮薄而粗糙,黑褐色,有明显皱纹及缢 缩。有的中间抱着松根(茯神)。菌核球形、长圆形、 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,表面有深褐色、多皱的皮壳。子
【地区分布】主要分布于云南、福建、安徽、河 北、河南、山东、浙江、广东等地以松树为主的地区。
【抗肿瘤机理】①茯苓多糖、羧甲基茯苓多糖对小 鼠肉瘤S-180实体型以及腹水转实体型、子宫颈癌S14 实体型及腹水转实体型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。实 验证明,羧甲基茯苓多糖抗肿瘤作用与胸腺有关。其对 艾氏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则是通过抑制DNA合成而实现 的。亦有报告指出,茯等多糖激活局部补体,使肿瘤临 近区域被激活的补体通过影响巨噬细胞、淋巴细胞或其 他细胞及体液因子,协同杀伤肿瘤细胞。获苳多糖腹腔给药,能抑制小鼠S-180实体瘤生长。羧甲基茯苓多糖 对小鼠移植肿瘤U14有较强的抑制作用。②茯苳素(三 萜混合物)对小鼠白血病L-1210细胞的DNA合成有 明显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,且抑制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强。茯苓素对抗癌药有增效作用,与丝裂霉素合用 的抑瘤(小鼠肉瘤S-180 )率为48% (丝裂霉素单用为 35% ),与放线菌素D合用的抑瘤率为38.9% (放线菌 素D单用为19.6% ),与环磷酰胺合用抑瘤率为69% (环 磷酰胺单用为32.3%),与5-氟尿嘧啶合用的抑瘤率 为59.1% ( 5-氟尿嘧啶单用为38.6% ) D对小鼠白血病 L-1210,单独使用环磷酰胺的生命延长率为70%,获 苓素与环磷酰胺合用的生命延长率为168.1%。
【性味功用】甘、淡,平,人心、脾、肺、肾经。 抑制肿瘤,抗菌,抗病毒,利水渗湿,健脾和胃,宁心 安神。主治小便不利、水肿胀满、痰饮咳逆、呕吐反胃、 脾虚食少、泄泻、心悸不安、失眠健忘、遗精白浊。茯苳是一味重要的中药,传统以“闽苓”“云苓”“徽苓” 最为著名。
张文彭专家介绍:
北京天健医院肿瘤科专家,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,主任医师,医学博士,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年。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、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院士,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医疗、教学与科研等工作。自1986至今在中国、香港、日本及俄罗斯的医学杂志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,主编《肿瘤病人康复手册》、《糖尿病防治指南》、《溃疡病防治指南》、《高血压病防治指南》等专著均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,主编《药用真菌治肿瘤》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。并先后参加《老年医学在中国》、《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》。《实用中医保健学》、《中国老年学》、《中医临床大全》等专著的编写。多次受邀参加CCTV4中华医药、湖北卫视饮食养生汇等知名健康节目,讲肿瘤治疗和预防,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。
扫描或长按二维码
免费咨询、预约